【本文5163字,看完需要一点点耐心哦,不过您一定会收获满满的】
【基金经理介绍】杨梦,经济学硕士, 2014年11月至2017年7月担任上海博道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投资经理助理、投资经理、合伙人。2017年8月任博道基金管理有限公司首席量化分析师、博道启航基金经理、博道中证500指数增强基金经理。
【自媒体大V介绍】陆炜,拥有15年以上基金投资经验,基金领域资深的自媒体大V,开设有自媒体账号【养基司令】,粉丝合计超过5万+,文章曝光量累计超过八千万+。曾获得2017年蚂蚁财富最具影响力大V、2018年新浪财经最佳基金自媒体等荣誉。
1、在我印象中博道基金是在2017年6月1日获批成立的第三家私募转公募基金业务的资产管理公司。如今眨眼已经快两年,不知道作为博道基金投研团队的一员,您如何看待博道基金私募基因和公募基因互相“交融”的投研文化?换句话说您觉得博道基金投研能力区别于其它公募基金有哪些不一样的特色?
不论是在私募还是公募,对于投资研究来说,目标都是一样的,就是创造长期有竞争力的回报。在私募阶段的实践,经历了市场的起起伏伏,让我们整个团队在如何创造长期有竞争力回报方面有了很多积累,对我们来说,这些积累是今后前进的基础,我们将持续在正确的道路上不断积累,希望可以做得更好。
从我个人的角度,私募阶段经历了一轮完整的牛熊,这其中积累的实盘经验让我的模型更加成熟,而且在新的公募平台上,我可以获取的信息和数据更加充分和及时,非常有利于模型的升级改造。
另外要说的,是我们的合伙文化和长效激励机制。我对这种合伙文化深有体会,我们的合伙人几乎分布在各个关键的业务条线上,赞赏专业、鼓励长跑,我自己也经常被同事们的勤勉尽责所感动。我们希望能用有效的方法,来陪伴客户长期投资的旅程,这是博道基金投研团队长期的事业,我们休戚与共的事业。
2、追问:博道基金拥有多策略资产管理平台,致力于提供在不同市场环境下的资产管理方案。不知道这句话如何理解?是否就是您刚才说的那些特色的概括?
到公募阶段,我们的产品线布局会更加清晰,分为两类吧:一类是追求长期有竞争力回报的产品,这类产品是容忍合理的波动。比如我们从2018年下半年,博道基金发行第一只产品开始,就大胆在权益类产品布局,认为是一个非常好的长期投资的布局时间点。我们第一只产品博道启航混合、第二只产品博道卓远、第三只产品博道中证500增强,都是在这种战略判断下推出的,后来的市场机会和产品业绩都验证了这种布局的有效性。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我们仍然会坚持权益类产品的投资价值,号召大家积极在投资组合中增加权益类产品的配置,我们希望博道的产品线成为大家组合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二类产品是相对低风险类产品的布局,包括股指期货恢复正常后,量化对冲类产品的机会以及固定收益类产品的机会,都是我们想为投资者设计的产品线。
3、随着今年以来A股行情大涨,越来越多基金投资者开始坚定持有信念,但即使是长期投资肯定也不是毫无章法的买入持有。那么,如何用更加科学的方法做好长期投资这件事情,不知道您有什么好的建议?
其实我参加过很多一线投资者和渠道客户经理的路演,在与投资者的沟通过程中,我发现长期投资是一个模糊且易被误解的概念。有人会质疑,持有的基金表现不达预期是否还应该坚持长期持有?
当然经历了痛苦的2018年,心情也可以理解。但我做量化的,我更相信科学,我认为,长期投资代表的理念是,拉长持有周期,以承担一定的波动为代价,来获取所投资资产的长期合理回报。
长期投资并不是毫无章法的买入持有,我们应该做到哪几点呢?
首先,要对股票资产的预期收益与风险有清晰的认识。
风险和收益是永恒存在的一对孪生子,想获取一定的回报,就必须承担相对应的风险。所以,投资者想要获得高于无风险收益的回报,最可靠的做法是承担市场给予一定溢价的风险,而股票资产之所以在各大类资产中享有较高的预期回报,正是由于其承担了无法通过分散投资消除掉的系统性风险。
认识到这一点,投资者持有股票型资产,就必须要提高对波动的容忍度,试图通过频繁进出来回避下跌抓住上涨,大概率会获得适得其反的效果。
其次,入市的时机很重要。自下而上来看,股市的收益来自于盈利的增长和估值的提升,代表情绪的估值短期容易大起大落,而长期则相互抵消,股市的长期收益大致能与盈利增长匹配。
正是由于长期而言股市的估值将向均衡水平靠拢,投资者能获得的预期年化回报与进入股市时候的估值有很大的关系。所以同样的持有周期,在估值较高和较低时进入股市,所能获得的平均年化回报和胜率会大有差异。
最后,投资的方法更重要。选基并不比选股容易多少,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一个非常好的参与股市机会的方法就是指数增强基金,一方面因为它的指数特征,简单、容易理解,比如沪深300增强,就是会跟随沪深300的收益,风险收益特征清晰;二是有一些主动特征,致力于长期超越指数,指数增强模型追逐的超额收益,又可能会比普通指数基金“多一点”。这种产品特别适合上涨牛市行情,因为在上涨行情里里,太多人发现自己跑不赢指数啦。
4、量化基金简单来说就是通过数理统计模型分析,试图从看似无规律的资本市场运行中找到普遍规律,以此预测未来市场走向。但中国市场之前由于行政手段干预较重,量化投资起步又较晚,您作为博道基金首席量化分析师,并且管理着多只具有量化特点的基金,您觉得量化投资在中国未来发展如何?是否普遍存在通过量化手段挖掘超额收益的空间?
我们认为量化投资在中国的未来发展将非常广阔,将成为与主动管理投资齐驾并驱的的一种投资方式。
和主动管理追求深度和精度不同的是,量化是通过宽度取胜。打一个比喻,我们将主动管理比喻成渔夫用渔叉去精准出击,而量化则是渔网,通过一系列准则,去筛选市场中的优秀标的。根据发达市场的发展经验,量化投资在市场的占比将会越来越大,成为市场中一个举足轻重的投资方式。
而从目前来看,和发达市场相比,A股市场的历史仍然较短,散户成交占比较高,市场效率与发达市场相比还有差距,获得超额收益的空间比成熟市场更大。我们比较看好量化投资方法未来在A股市场的运用。
5、量化投资模型离不开各种“因子”,所以也被称为”量化多因子“模型,目前广为人知的因子比方说有“市值因子”“换手率因子”“ROE价值因子”等等。不知道您的量化投资中,对于哪些“因子”比较注重?重点选择这些“因子”的背后逻辑是什么呢?
一般来说,我们将我们的因子库归类为四大类因子:基本面类、价量类、事件类和基础特征类。
第一大类是跟财务数据、跟基本面相关的吧,基本面类的这些因子,包括常见的大家也经常用到的估值啊成长啊。刚才您说的这个盈利这种类型的因子就被我们归类为基本面的因子,它描述的是一个公司基本面的一些特征。
量价类的这些因子,包括反转、流动性、资金流等类别因子,是通过一些成交的信息抽离出的。
另外还有一个很大的一类因子叫做事件类的这些因子,就是每个公司他会有很多可能不同变量的事件。比如说增持呀、减持呀、定增呀、发布业绩预告啦,或者分析师对他上调下调一定预期等很多这种的事件。我们也会有一大类因子去描述它。A股市场事件驱动这个特征还是比较明显的。
最后基础特征包括市值、BETA、波动、行业等类别因子。每一大类中的小类别因子还可以再进行定量细化,因此我们的因子库有几百个因子。
每一个因子的背后,都是一个验证有效的投资逻辑,而多因子即很多投资逻辑按照一定规则进行组合。因子投资他背后都是来源于这个投资逻辑,比如说大家最熟悉的这个刚才我们说的这个价值因子,他可能,那大家接触比较多的就是巴菲特的这个价值投资,他的整个思路其实也是来自于比如说巴菲特的价值投资。我们会去细致的研究巴菲特是如何选股票的,他如何去衡量一个公司他到底是低估还是高估。那么我们就把他的这种描述方法的一些原则,我们用数据的方法表达出来那他就变成了一个个的因子。
在不同的市场阶段,各因子的投资逻辑与作用周期不尽相同,但只要将因子合理组合,投资组合的超额收益波动性将下降,收益性也将不断增强。
所以最后这个多因子选出来的投资组合,不太会是只偏向于某一类因子,比如说就单纯是低估值的,它可能呈现的特征是估值合理、成长性又比较好,盈利能力又比较好等,相对综合均衡。这样做的好处是超额收益的波动性会下降,同时对于市场环境的依赖度会下降。波动性下降、稳定性会提高,那长期的收益性可能性就能有所增加。
我们的多因子模型,就是根据一定的轮动规则,及时高配对市场环境适应性高的因子。而且因子体系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持续的在挖掘新的因子,并且对现有的因子,也会不断进行深入的逻辑挖掘,并进行迭代升级,从而使得多因子模型能够更有效的发挥其魅力。
6、我看到您管理的博道启航混合基金自成立以来各个阶段业绩都比较优秀,比方说今年来收益超过30%,大幅跑赢同类平均。请问这只混合基金优秀业绩的背后是否也用到了量化选股策略?如果有用到,能否具体举例一下您是怎么通过量化多因子模型来挖掘股票的?
博道启航混合基金的选股,主要用的就是量化多因子模型选股,产品主要是配置了沪深300增强模型和中证500增强模型这两个多因子选股模型,同时根据仓位管理系统来决定产品的股票仓位,利用风格轮动系统对300模型和500模型的比例进行微调。我们将启航的投资方法称为系统化投资,博道启航实盘的业绩中,选股模型的超额收益贡献了90%以上,其运作情况比较符合我们最初设立这个产品的预期:风格持续的累计超额收益,拉长时间来看,便能获得有竞争力的绝对回报。
我们通过多因子模型选出来的股票,大体上会呈现估值合理或者低估,成长性盈利能力还不错,风险释放较为充分这样的特征。
7、量化增强基金大多数时间仓位保持在90%-95%之间,所以一旦碰到快速上涨的牛市时,很有可能会跑输普通指数基金。您觉得普通指数基金和增强指数型基金相比,哪种更适合长期投资?
普通指数基金是完全被动的,目标是复制指数的收益。而指数增强基金则有被动和主动的结合,力求追求超额指数的收益。两者的投资方法不太一样。
普通指数基金为了达到紧密跟踪指数的效果,会高仓位复制指数,比如一只沪深300指数基金,根据基金资料,投资于沪深300指数成分股一般都会达到95%左右,否则偏离度会较大。
而指数增强型基金,也是高仓位持有股票,一般来说会将资产的80%投资于指数成份股,但是投资于成份股的权重并不复制指数,而是根据指数增强模型的筛选进行优化,灵活配置成份股权重,会在控制与基准指数偏离的基础上,力争获得持续的超额回报。
关于指数增强的增强效果,市场上有数据,应该是海通证券的统计,沪深300增强指数基金在中长期的超额收益明显好于短期。
而从年度超额收益率来看,2010年至2018年的9年间的超额收益均为正。
表:2010-2018年沪深300指数增强基金超额收益表现一览
(数据来源:Wind。沪深300指数增强基金统计样本为成立满一年且不同份额只统计A类份额)
正因为它叠加了主动和被动的特点,又具备明显的风险收益特征,因此相比指数基金,更适合长期投资。博道沪深300指数增强基金属于此类基金。该基金的指数增强模型,是采用基本面量化的方法,从价值、成长性、盈利质量、市场情绪等等方面给股票打分,分数越高,就代表股票的预期收益率越高,通过超配得分高的股票来获得超额收益。
8、追问:A股市场特点是“牛短熊长”,对于大多数投资者来说择时相当困难。那么您觉得指数增强基金是在指数估值偏低时一次性买入好呢还是定投的方式更好?
其实都是很好的方法。对于风险承受能力较强,可以承担一定波动的投资者来说,我们建议在好的时点介入,然后长期持有。毕竟当前沪深300的整体估值较低,是介入的好时机,此时适合增加组合中指数增强类产品的布置。另一方面,对于风险承受能力不够强,不太愿意承担较多波动的投资者来说,定投也是分散买入成本的好方法,可以在固定时间以固定金额买入,从而平摊成本,分享市场长期收益。
9、未来公募基金参与投资科创板有好几种方式,不知道您管理的基金或未来将发行的基金,是否也有部分仓位会参与到科创板的投资中?量化选股策略是否同样适合创业板投资?
目前来看需要积累数据来决定是否参与。
10、最后还请您这位量化女神给基金投资者一些建议吧。
我的建议是,不要小看指数吧。wind数据显示,从2005年到2018年14年间,上证综指的年均回报率是8.38%,沪深300的年均回报达到了11.94%,远远高于其它类资产,我相信也高于很多人过去14年每年炒股的平均收益。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说“赚了指数没赚钱”,很可能是因为你把指数类的工具忽略了。其实在上涨行情里,指数类产品是搭乘股市列车的很好的工具。
其次是别把“量化”这事想的太深奥无法理解。量化是个科学的行为,如果投资是一门艺术的话,我们量化投资可能是一个科学化的过程,比如市场上比较成功的投资群体的投资理念、他们关注的要素、他们如何选择股票等,都可以通过数据的方式表达出来,也就是因子,这些因子都会成为增强模型的重要组成部分。
希望指数增强类产品可以陪伴您长期投资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