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市场的表现我觉得是体现了对明年宏观经济脉络的应对,也就是经济回落,企业的盈利亮点从上游向下游逐步变化。我的观点是,中下游随着宏观经济的演绎,会有一定的投资机会大家关注的一些低估值周期股,伴随着逆周期政策可能也会有阶段性机会。

 

“我初步判断市场应该延续震荡,市场震荡期间我觉得还可以考虑做一些可转债的投资,某些可转债的性价比可能比正股更高一些,有利于增强组合的性价比。”

 

不怕短时间内赢的不多,投资是长期的事情,在正确的道路上日积月累,投资的复利可以带我们慢慢变富。”

 

以上是博道基金慢富课代表”袁争光关于市场和投资的最新观点。

 

袁争光拥有15年证券、基金从业经理,其中6年行业研究、9年投资经历。而且,尤为值得一提的是,他是目前市场上少有的股债多面手:债券投资、股票投资都做过。

 

也因此,袁争光的投资特点之一就是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相结合:3年的债券投资经验让他在投资上具备自上而下的格局视角,而6年股票资产的投资,也让他在自下而上寻找优质企业方面有一定积累。

 

近日,在袁争光的几场直播中,集中回答了不少投资者关注的问题,比如近期讨论比较多的年底风格切换的问题,他从自上而下的视角给出了自己的观点,而且分享了自己对于投资、对于产品管理的感悟。

 

小博精选出了代表性的5个问答分享给大家~

 

对话“慢富课代表”袁争光

 

Q1 您兼具股票和债券的双重投资经验,自上而下如果从大类资产配置的视角,怎么来评估未来股票市场的投资价值?

 

袁争光:从大类资产的角度,我看的比较多的是股债利差,从历史数据来看,我认为当前股票市场还是处于估值性价比较好的水平

 

我总结了2014年以来几轮市场低点时股债利差的情况:

 

2014年6月是流动性全面宽松的起点,那时的股债利差是146bp;2016年3月是新周期的起点,当时的利差是88bp;2018年年底时在信用违约和贸易摩擦的影响下,股债利差达到 265bp;2020年在疫情的冲击下又到达265bp,之后在流动性推动下迅速回升,目前是 122bp。

 

所以,虽然今年股票市场的估值涨了一些,但总体还是处于比较合理的阶段,还是处于可为期。

 

明年的话,我初步判断市场应该延续震荡,市场震荡期间我觉得还可以考虑做一些可转债的投资,对于成长性的公司和左侧阶段的公司,如果它的可转债溢价不是特别高,我觉得某些可转债的性价比比正股可能更高一些,也有利于增强组合的性价比。

 

Q2临近年底,关于风格切换的讨论多了起来,觉得核心资产要崛起了,您怎么看?

 

袁争光:市场的表现我觉得是体现了对明年宏观经济脉络的应对,也就是经济回落,企业的盈利亮点从上游向下游逐步变化。

 

我的观点是,中下游随着宏观经济的演绎,会有一定的投资机会;大家关注的一些低估值周期股,伴随着逆周期政策可能也会有阶段性机会

 

当然,如果说到具体行业的话,我个人觉得,可适当增加对中下游食品饮料、医药的关注, 震荡中军工、光伏、半导体和智能汽车可以关注。此外,阶段性关注逆周期低估值的家电轻工等行业。

 

Q3可否谈一谈您对股票投资的看法?

 

袁争光:其实我认为核心还是要去赚取优秀上市公司业绩增长的钱,这也是我们博道基金提倡的投研文化:“长期投资,与优秀同行”。

 

正好借这个机会,我也想跟大家交流一点,股票投资获利的根本,还是要通过投资上市公司,等待上市公司长大来增值获益,这是你应得的“获利”。

 

其实从全世界去看,都没有大规模可验证的“只要通过不断地找人交换手里的商品,最终成为富翁”的致富之路,同理,为什么要执着于相信自己通过不断交换股票能致富呢?

 

劳动者不断打造自己的竞争力,尽力进入到好的行业、好的公司,从事回报更高的职业,并付诸努力,获得尽量好的回报。

 

做投资也一样。

 

投资者需要不断打磨自己的认知、修行,选择好的行业、好的公司,防范风险和陷阱,并付诸时间不断地再学习、再跟踪、再领悟、再比较,修正投资认知和组合,以期获得应有的回报、更好的回报。

 

Q4怎么看待投资中的变与不变?

 

 

袁争光:我自己觉得市场上不存在一种方法能应对所有的市场环境,尤其是相对比较具体的一种方法。所有的经验总结,都是基于当时的背景现实。

 

所以,经济在变、流动性在变;技术在变,商业模式在变;行业和公司都在竞争演变,因此,不断地学习、进化是不可或少的。

 

对我而言,这么多年下来,我坚信价值投资是长期有效的,投资上追求性价比的基本逻辑也是长期有效的,因此逐渐形成了低估值成长、相对均衡的投资方式。

 

采用这种方法,可能阶段性不会特别亮眼,但是我认为任何一个长期有效的方法理念,必然以短期甚至中期的无效为代价来实现。

 

当然,在长期有效的基础上,纳入一些中期的应对也十分有必要,尤其是对于资金属性没有那么长期的投资者。

 

所以,时代背景在变,投资也要变,但有相对不变的灵魂,就是价值投资、长期投资。

 

Q5长期来看,您所管理的公募产品也实现了相对不错的回报,能否再为投资者具体介绍下您的投资方法?

 

袁争光:我的风格是低估值成长,组合相对均衡。

具体到投资方法上我遵循“耐克曲线”,从公司的估值和基本面景气角度来考虑,这是投资和研究的内核。

 

所谓“耐克曲线”是指,如果行情或者估值在下行阶段的时候,我选择在最后30%分位介入或者纳入自己的备选范围;如果在上行阶段,我会选择在80%左右分位退出,总体上尽可能让整个投资组合运行在比较安全的区域。

 

当然30%、80%的分位选择,不是简单的数字比较,一方面要看公司自身估值的历史分位数、对大盘溢价的分位数,更重要的是要结合当下基本面成长速度、行业前景、供给研究、公司长期竞争力等情况综合比较,确定大致的备选范围。

 

如果公司的估值非常高、预期高、机构持仓集中,那在我的组合中可能会比较少,因为对我来说,这样的标的投资性价比相对一般,你必须要有对它更超越市场的认知才能获取超额收益。

 

组合外在风格的表现形式是适当均衡。

 

对我来讲,我会对每一只个股进行中长期大概率的布局,但是,我更注重在组合里纳入多个相互独立的决策,因为作为一揽子判断,我希望让组合整体保持更大概率的正确,这样组合稳定性会更高,也有利于在一个可持续的道路上不断积累。

 

不怕短时间内赢的不多,投资是长期的事情,在正确的道路上日积月累,投资的复利可以带我们慢慢变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