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深300,这个指数曾经在2019-2020年涨幅领先各大宽基,成为大家关注的当红指数,又再后续风格偏向成长/中小盘之后,跑输其他宽基,变成了大家吐槽的“过气明星”。


风格轮动,时过境迁,小博近期在扫描各大宽基指数的时候,突然发现沪深300有一个指标,竟然已经接近前期低位。


可以入场吗,怎么判断的?让我们来看一看~

 

如何动态衡量指数性价比?风险溢价来帮忙

 

先说风险溢价是个啥?简单说,大家都知道买股票风险和波动比买债券高,所以对应的潜在收益也高于债券,这就是风险补偿。

 

那如何衡量多承担的风险大概对应多少回报呢?咱们可以通过下方公式计算:

 

风险溢价=(1/目标市盈率)-当下中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

 

比如当下某指数市盈率为15倍,国债收益率为2.5%,那么,风险溢价就等于6.67%(1除以15)-2.5%=4.17%。

 

因为计算的时候纳入了十年期国债利率,一定程度反映了未来流动性预期以及宏观经济的走向,所以相较于静态的市盈率/市净率水平,参考也更客观,咱们博道家基金经理袁争光也经常用这个指标定期观察市场哦~

 

当下入场合适吗?沪深300近十年风险溢价的视角

 

先说结论,当下是近2年-3年来,沪深300指数一个比较好的入场时机!

 

  image.png

(数据来源:wind,数据区间:2012/8/16-2022/8/16。风险提示:我国股市运作时间较短,不能反映证券市场发展的所有阶段。)

 

可以看到,截至今年8月16日,当下风险溢价为5.64%(红线),已经接近前几次的高点,绿线为风险溢价一倍标准差的值6.33%,可以理解为有明显机会的水平。


2015年来,每一次指数大级别的机会,均是在这个值附近出现“有力击球点”。而当下风险溢价,距离这个水平,仅剩10%左右的空间


也有小伙伴会问,如果前几次风险溢价高点入场,收益情况如何呢?


自2015年以来,三个明显的风险溢价高点,分别为2016年初,2019年初,2020年上半年。如果我们在这三个点入场,一年内有较高概率从指数的反弹中获得不错的收益。

 

近年来风险溢价高点日期

风险溢价

后1年内沪深300的涨跌幅:(%)

2016/1/29

6.26%

18.72%

2019/1/4

6.58%

39.80%

2020/4/3

6.39%

38.21%

(数据来源:wind,数据区间:2012/8/16-2022/8/16。风险提示:我国股市运作时间较短,不能反映证券市场发展的所有阶段。)


如何买?一笔买入还是定投入场


小博认为,确定好买入的点位比较重要,买入方式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现金流状况进行选择:

 

(1)如果是通过每月工资理财的投资者,可以通过定投的方式参与。因为从图片中近10年的情况看,指数到达低位后,往往还会持续震荡一段时间,这也给足了投资者通过低位分批买入的机会。

 

(2)如果目前已经积攒了一笔资金,有集中配置需求的投资者,也可以逢指数调整的时候,分成3-5笔买入,每次买入20%-30%。这样在相对低位快速积攒筹码,可以最大化节省资金的时间成本。

 

买什么?指数增强会更好吗?


从图中数据可以看出,当风险溢价水平回摆的时候,对应指数会有一个时间比较长的强势期,这个时候,指数增强的优势就体现出来了。

 

量化增强的策略,在跟踪指数的同时,会通过量化多因子的手段,逐渐积累超额,在长期争取对指数的超额回报。

 

所以,看好沪深300指数机会投资者,小博在这里为大家推荐咱们的博道沪深300指数增强。

 

(1)这只产品由博道量化掌门人杨梦管理,博道量化团队有着丰富的投资经验,力争为投资者在指数收益之外,获得更多的超额回报。

 

(2)该产品年化管理费为0.75%/年,相较于同类指数基金(ETF)0.5%/年的管理费,仅高了0.25%/年,但是却加上了一个强大的量化增强策略,对于长期跟踪指数的投资者来说,可谓是一个具有性价比的工具。

 

风险提示: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财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基金的过往业绩并不代表其将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亦不构成对本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基金收益存在波动风险。投资有风险,基金管理人提醒投资者基金投资的“买者自负”原则,在做出投资决策后,基金运营状况与基金净值变化引致的投资风险,由投资者自行负担。敬请投资者认真阅读基金的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基金产品资料概要等相关法律文件,了解产品风险等级,做好风险测评,根据自身风险承受能力选择与之相匹配的风险等级产品。基金具体风险评级结果以销售机构提供的评级结果为准。定期定额投资并不能规避基金投资所固有的风险,不是替代储蓄的等效理财方式。中证系列指数由中证指数有限公司编制和计算,其所有权归属中证。中证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以确保指数的准确性,但不对此作任何保证,亦不因指数的任何错误对任何人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