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市场瞬息万变,反复的疫情、加重的全球通胀、突发的地缘政治冲突……各种看起来的“坏消息”让投资者神经紧绷,时常处于忧虑边缘。

 

市场波动加剧,我们会感到焦虑、恐惧再正常不过了,毕竟人性使然。

 

其实,投资大师们也并非生来就具有“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好心态,他们在面对剧烈波动的股市也会感到忧虑、恐惧,甚至做出过错误的投资决策。

 

查理·芒格曾说,“作为投资者,沃伦·巴菲特比我第一次遇到他时好得太多了,我也是这样的。所以诀窍就在于不断学习。”

 

投资大师们的经验和教训或许也是我们最好的“教科书”,小博整理了一些与大家分享。以下,祝有所得~

 


巴菲特:当股市走跌时,不要密切关注股市表现”


闻名华尔街的基金经理彼得·林奇曾公开表示,自己十分钦佩巴菲特面对市场下跌时超乎常人的勇气。但巴菲特并非天生就拥有过人的胆识,年轻时也向市场交过不少“学费”。

 

1942年,年仅11岁的巴菲特开启了人生第一次股票投资,他说服了自己的姐姐多丽丝一同购买城市服务公司的优先股。

 

同年6月,市场走势低迷,美股一路下行。城市服务的股价从38.25美元跳水到27美元,多丽丝每天都在提醒他股价正在下跌,巴菲特也深感恐惧不安。于是,当股价回升至40美元后,巴菲特选择了立刻卖出,落袋为安。

 

巴菲特坦言,自己年轻的时候也是“一看到股市上涨就非常高兴”。19岁时他读到格雷厄姆的著作《聪明的投资者》,书中第8章就是告诉投资者应当如何看待股价波动。读完后巴菲特兴奋地表示,“原来阻挡我的眼光的障碍物马上从我眼前消失了”。

 

几十年投资生涯中,巴菲特逐步坚定了价值投资理念,优秀企业的价值,或许并不在于短期的价格,更在于其如优质奶牛般不断产奶的长期能力”。在2016年的一次采访中,他建议投资者,当股市走跌时,不要密切关注股市表现。”

 

市场下跌恐惧难耐,但如果公司的长期价值和我们的投资逻辑都没有发生改变,倒不如关闭账户,将视线从市场的短期走势上移开,耐心等待价值回归。

 

霍华德·马克斯:长期来看,好的决策一定会带来投资收益”


2021年初,霍华德·马克斯在备忘录《有价值的东西》中记录下自己和儿子安德鲁的对话,两人就价值与成长进行了深度探讨和反思。

 

安德鲁是一名成长股投资者,过去十几年都以新兴产业的成长股为投资对象,投资战绩斐然,甚至大幅领先他的父亲——价值投资者霍华德·马克斯。

 

不过,有趣的是,就在这则备忘录公开没多久,美国市场成长股和价值股的走势又发生了逆转。

 

在《投资最重要的事》中,霍华德·马克斯曾说:长期来看,好的决策一定会带来投资收益。然而在短期内,当好的决策无法带来投资收益的时候,我们必须忍耐。”

 

这句话也是对马克斯自身投资决策的最好印证。

 

他相信,短期收益和短期损失可能都是暂时性的,二者都不是证明真实投资能力的必然指标。如果要证明投资决策正确与否,首先,我们需要具备足够的耐心和毅力长期坚持自己的立场,而不是盲目效仿他人。

 

就像马克斯所说的那样,“如果你在公交车站等的时间足够长,你肯定能赶上公交车。但如果你从一个公交车站跑到另一个公交车站,你可能永远也赶不上车。”

 

彼得·林奇:下跌正是好机会,去捡那些被丢下的廉价货”


和普通投资者一样,彼得·林奇也曾在市场下跌时对未来宏观经济走势忧心忡忡。

 

1988年的巴伦投资圆桌会议,恰逢1987年10月美股暴跌1000点的两个月后,彼得·林奇说:“我们对于未来的忧虑达到了极点。”

 

上个世纪90年代初,主流媒体的报道中充斥着“经济衰退”“预算赤字”“海湾战争”等等负面消息……彼得·林奇也和其他人一样对未来充满忧虑,但投资直觉却不断提醒着他:“投资者竞相疯狂抛售,使得很多股票惊人地严重低估。”

 

于是,他开始在自己管理的账户中增持股票,等到1991年,标准普尔500指数上涨了30%,道琼斯指数上涨了25%,小盘股更是上涨了60%。事实证明,敏锐的直觉和惊人的勇气使他成功捕捉到绝佳的投资机会。

 

从长远来看,“股市下跌就像科罗拉多一月的暴风雪一样平常”。而在市场一次又一次的磨练中,彼得·林奇逐渐意识到,如果投资者有所准备,市场下跌或许不是坏事。相反,它为我们提供了机会,去捡那些慌忙逃离风暴的投资者丢下的廉价货。

 

市场下跌时我们会本能地恐惧,但是,千万别让恐惧废弃了我们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