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博说

 

今年A股强势开局,“春季躁动”行情之下,不少基金都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上涨。但“蜜月期”没过多久,步入2月后,市场又陷入来来回回的震荡之中。

 

于是,一道棘手的题目摆在了不少投资者的面前:手里的基金好不容易回本或小幅盈利了,要不要快速离场、“回本跑路”?

 

这种心理其实再正常不过了,行为金融学上叫卖出效应”:看着长期表现不佳的基金,告诉自己要长期投资;相反,看着逐步走出前期净值低谷的优质基金,却总想着赎回。

 

对此,华尔街的传奇基金经理彼得·林奇也有过非常精彩的比喻:一些投资者总是习惯性地卖出股价上涨的股票,却死抱住股价下跌的股票,就如同“拔掉鲜花、浇灌野草”一样。

 

事实上,在彼得·林奇的投资生涯中,也有过多次“拔掉鲜花”的经历。

 

最好是从别人的悲惨经历中学到深刻教训,而不是自己的。

 

——查理·芒格

 

职业生涯中的第一次“错卖”

 

1977年5月,彼得·林奇开始管理麦哲伦基金后不久,被华纳通信公司(Warner Communication)深深吸引。

 

华纳公司是一家由于多元化发展导致经营恶化的集团公司,彼得·林奇判断这是一只潜在的困境反转型优质股,于是他以每股26美元的价格买入了这只股票,投入资金相当于整个基金资产规模的3%。

 

几天之后,在与一名技术分析专家的对话中,彼得·林奇顺口问了一句对华纳公司股票的看法,技术专家不假思索地回答:“过度上涨。”即使华纳的基本面情况依旧向好,但这句话仍像不定时炸弹一样埋在了彼得·林奇的脑海里。

 

后来华纳股价上涨到了38美元,彼得·林奇突然毫无理由地开始大量抛售。可是,就在他抛出后,华纳股价继续一路攀升到50美元、60美元、70美元,最后竟然超过了180美元。

 

即使到了八十年代,华纳下属Atari公司开放的ET游戏惨败巨亏5.38亿美元,导致华纳股价大跌60%,只有每股76美元,但这个价位仍是彼得·林奇当时卖出价格的两倍。

这是彼得·林奇职业生涯中的一道重要错题,但他认为从中学到了宝贵的一课:尽量屏蔽外界的干扰和煽动,坚定自己的判断。

 

再度与25倍股失之交臂

 

后来,彼得·林奇无奈感叹,自己在美国玩具反斗城公司的投资中再度犯下错误。这是他的同事彼得·德罗斯向他推荐的一只股票。

 

彼得·林奇对这家公司展开了充分的“林奇式”调查,不仅实地考察了在纽约的五家连锁分店,更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抽样调查。调查结果令彼得·林奇大喜过望:这是一家表现极为出色的快速增长型公司。

 

他以每股1美元的价格大量买入玩具反斗城公司的股票,1985年美国玩具反斗城公司股价上涨到了每股25美元,对以每股1美元的价格买入并一直持有股票的投资者来说,这是一只上涨了25倍的优质股。

 

但遗憾的是,彼得·林奇并不在获得25倍惊人投资收益的投资者之列,因为他买入不久之后很快就卖出了。

 

买入股票后不久,他在报纸上看到,零售业的泰斗级人物之一米尔顿·皮特里购买了美国玩具反斗城公司20%的股票,他的大量买入导致股价上涨。林奇推测,当皮特里停止买入之后股价就会下跌,于是他在皮特里停止买入股票的五美元价位抛出了全部股票。

 

这笔投资彼得.林奇最终获得了5倍的回报。而那位向他推荐美国玩具反斗城的同事则坚持持有,最终获得了25倍的惊人回报。

 

不要拔掉鲜花”

 

不过,向市场交的这些学费也都没有白费。

 

在经历过多次令人扼腕叹息的“错卖”后,彼得·林奇反复告诉自己,不要拔掉鲜花”

 

1978年,彼得林奇又看中了一家汽车旅馆公司La Quinta,在去其他上市公司调研的旅途中他分别在三家不同的La Quinta连锁旅馆住了三个晚上。

 

他在床上跳来跳去检验床的坚固程度,到游泳池的浅水区趟趟水,使劲地拉拉窗帘,用力拧拧毛巾,最后惊喜地发现La Quinta旅馆的设施一点儿也不比竞争对手差。

 

即使对La Quinta公司基本面的各种细节都进行了如此详细的研究,彼得·林奇还是差一点错失了投资10倍股的机会。

 

因为他再度遇到了,跟投资美国玩具反斗城时相似的状况:La Quinta公司里一位很重要的内部人士以股价一半的价格卖出了他持有的股票。

 

前车之鉴,后车之师。好在这一次,彼得·林奇选择坚持自己的专业判断,尽可能多地大量买入La Quinta公司的股票。

 

后来发生了什么?

 

在后来的10年里,这些股票上涨了11倍。

 

tips:慢富有料

 

我们常常津津乐道大师们捕捉到了多少十倍股,却选择性无视了这些令人艳羡的数字背后,藏着多少考验和多少挣扎。

 

投资的实际收益和理论收益之间有道几乎不可逾越的鸿沟,叫做人性。

 

我们在基金投资的路上,也时常面临诸如此类的考验。

 

2022年港股持续下探,彼时大家谈港股色变,唯恐避之不及。而博道盛兴一年持有期混合的基金经理张建胜则坚持自己的专业判断,逆势加仓优质港股,维持对港股互联网和医药板块的配置,精准捕捉后续的港股大反弹。

在这些别人恐惧我要贪婪的时刻,克服人性悸动是太难的功课。所以基金产品常常做一些持有期设计,以帮投资者"管住手",经受住“市场先生”的考验。

 

如今市场回暖但波动不止,我们也难免会受到直觉驱使,忍不住考虑回本跑路,但既然选择了长期业绩可回溯、值得信任的管理人,就不妨多一份信心,耐心持有。

 

别忘了彼得·林奇说的,“不要拔掉鲜花”。